<%@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海南房产 > 正文

陈淮:大多数人买得起房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成中产

0
分享至

(原标题:陈淮:大多数人买得起房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成中产)

网易财经12月14日讯2017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12月13日-14日在北京举行,在今日举行的“杠杆下的楼市”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认为,真正让大多数老百姓买得起房,不是政府把房价强制降到某一个水平就行了,核心问题,大多数买得起房,关键是要让大多数人成为中产阶级。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淮:

买房子添产置业这件事儿,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都和负债加杠杆连在一块儿,叫天经地义。年轻人攒得起钱买房子?他结婚娶媳妇儿在25到35岁,攒得起首付在35到45岁,你让谁家的姑娘等他到45岁?过渡性需求自然要,山区老农民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儿也要把十里八乡借遍,动用农村社区信用资源,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房子这种资产它的寿命始终是和负债、和杠杆结合在一块儿,这是第一层,听明白。

第二层,负债这件事儿是开拓中国目前被大量闲置的个人信用资源,必不可少之途,我们现在社会信用,一个是贾康所长研究的政府信用;一个是企业信用,企业负债;再一个是居民信用,个人资产信用,一个社会的个人资产信用是个人财富的组成部分。坦率说,前不久中央定了一个保护产权的文件,个人资产信用也是个人财富产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怎么建立一个雄厚、庞大的个人信用体系呢?就是要让人们有产和动用资产信用资源,这是第二层,得加杠杆。咱们说经济学家论坛,得说点儿深的。

第三层,真正让大多数老百姓买得起房,不是政府把房价强制降到某一个水平就行了。核心问题,大多数买得起房,关键是要让大多数人成为中产阶级,在大多数人成为具备资产累积能力的阶层之前,我们还得有一个比较长的路可走,买得起房的人全市从5%、10%、30%、40%、50%……逐年提高的,不是在一两年内通过降房价达到的,那么培育中产阶级最重要的途径不仅仅是涨工资,涨工资可能是提高了金融资产的持有能力,让他们在正常日常消费之后具备了不动产的资产累积能力才叫中产阶级。

刚才董藩教授说美国有多少人买得起房,但美国有40%的人是租房住,你知道吗?40%的人租房不等于他们买不起,他们在洛杉矶有一套房,他在纽约工作,他的房租给了别人,在纽约租房。资产信用这个事儿是我们亟待开拓的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富裕社会中的组成部分,要想让人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先得让广大老百姓从人人都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通过合理、健康、稳妥的途径循序渐进地成为有资产和有资产信用的人,所以我们刚才说加杠杆和泡沫这两块,或者形成因果关系,这不叫经济学。

陈淮:

但杠杆和泡沫,或者说风险有没有直接关系呢?有。当可以无限放大的动用金融杠杆的时候,使房价和信贷规模形成共振了,这个时候社会就很危险了,比如我100万买房子,30%首付,70%按揭,房价涨到130万了,我卖了它,上午卖下午买,130万卖掉了,拿回来还掉银行70万贷款,60万现金,还可以30%首付,70%按揭,买一个200万的房子,房价又涨30%,卖了260万,我还可以卖掉,上午卖下午买,还掉银行140万贷款,我还有120万的现金,我还可以30%首付,70%按揭,买400万的房子。

注意,在我们叙述这样的假设条件下,你的资产规模、负债规模都是以2的N次方的几何级数增长,100万、200万、400万、800万、1600万,这才是可怕的,只要我们有效地找个信贷规模与房价的共振,那么就能够防止,能有效抑制系统性风险。

最后,很多所谓的专家,也不知道从哪儿毕的业,研究了几天股市还没整明白,把股市弄了一个七上八下,然后就来说房地产来了,股市的加杠杆和房地产是完全不同的安全边际和两码事,听好,别以为2015年7月到现在的两次股灾加上最近的振荡,使一部分中产阶级加杠杆就变成了“闻杠杆而色变”,股市你有100万,加上200万,买300万的股票,这叫加杠杆,股票跌三分之一,你的债权人给你强制平仓了,你血本无归,欲哭无泪,注意这个关键问题,股价再倒回来和你有关系没有?没有。

按揭贷款买房子可不一样,简而言之,用我们媒体的话说,你就是跌成负资产,100万的房子跌了70万,房价跌到65万了,你肯不肯把房子交给银行,这个房子现在65万,我欠你70万,你拿走得了,那你缺心眼儿。因为什么呢?只要你按月交按揭贷款,银行是没有权力,它也不会把你的房子强制拍卖的,对吗?你还可以安心地长期住在里面,房价涨回来,房子是谁的?还是你的,安全边际是完全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所谓负资产,交给银行我不要了,我少还5万块,好了,下回买房子你连首付都没了。

我们千万对经济学中杠杆一词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解,它不是一个癌细胞。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热死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天热宁可看电视,也别做这5件事

热死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天热宁可看电视,也别做这5件事

今日养生之道
2025-07-14 13:27:46
俄诺奖得主向乌捐一亿美金,朝向俄供四成弹药

俄诺奖得主向乌捐一亿美金,朝向俄供四成弹药

难得君
2025-07-13 18:07:56
大瓜!李天一豪赌输千万,梦鸽被限制出境,84岁李双江被坑惨了?

大瓜!李天一豪赌输千万,梦鸽被限制出境,84岁李双江被坑惨了?

壹月情感
2025-07-01 21:52:02
习惯就好帕尔默更衣室慵懒坐姿,脚踩世俱杯金球&胯下MVP奖杯

习惯就好帕尔默更衣室慵懒坐姿,脚踩世俱杯金球&胯下MVP奖杯

直播吧
2025-07-14 10:23:21
110万美元轻松从账户转走!宗庆后18亿海外信托,或没有真正成立

110万美元轻松从账户转走!宗庆后18亿海外信托,或没有真正成立

明月杂谈
2025-07-14 18:48:04
时隔12年合体!阿信这一拉,拉开朱孝天被“排挤”真相,不简单

时隔12年合体!阿信这一拉,拉开朱孝天被“排挤”真相,不简单

探源历史
2025-07-14 15:35:24
“大尺度”女星的瓜!

“大尺度”女星的瓜!

文刀万
2025-05-23 06:05:02
从早热到晚,上海明天冲38℃

从早热到晚,上海明天冲38℃

鲁中晨报
2025-07-15 07:09:03
解放军通告全球!7月13日,以色列没料到,5国采购中国大量武器

解放军通告全球!7月13日,以色列没料到,5国采购中国大量武器

智观科技
2025-07-13 18:35:03
砸 40 亿没干倒黄牛!中国二手车为何长不成美国样?真相太扎心

砸 40 亿没干倒黄牛!中国二手车为何长不成美国样?真相太扎心

阿伧说事
2025-06-30 11:16:05
中国运气有多好?我国低调要回被侵占的土地,发现大量稀有资源

中国运气有多好?我国低调要回被侵占的土地,发现大量稀有资源

历来纵横
2025-07-13 19:27:05
两位新科冠军,辛纳和斯瓦泰克拍摄温网单打冠军合影

两位新科冠军,辛纳和斯瓦泰克拍摄温网单打冠军合影

懂球帝
2025-07-15 06:19:56
场均5.0封盖!U19世界杯期间 多位NBA球探过来关注郇斯楠的表现

场均5.0封盖!U19世界杯期间 多位NBA球探过来关注郇斯楠的表现

直播吧
2025-07-14 19:01:15
为什么总是唱衰经济,为什么不去唱响经济?

为什么总是唱衰经济,为什么不去唱响经济?

戈多的叹息
2025-07-14 14:22:07
朱雨玲夺冠不到24小时,就陷入争议,孙颖莎陈熠全被牵连

朱雨玲夺冠不到24小时,就陷入争议,孙颖莎陈熠全被牵连

深析古今
2025-07-15 07:42:36
欠下166亿巨债,82岁港娱大佬杨受成“割肉求生”,账上现金仅剩6亿

欠下166亿巨债,82岁港娱大佬杨受成“割肉求生”,账上现金仅剩6亿

三公子娱乐丫
2025-07-14 17:47:37
2分绝杀!女篮亚洲杯险爆大冷,前冠军球队0.5秒险胜,中国迎硬战

2分绝杀!女篮亚洲杯险爆大冷,前冠军球队0.5秒险胜,中国迎硬战

知轩体育
2025-07-14 17:34:08
1200万发炮弹到位?拉夫罗夫赶到中国,普京知道:该向中国交底了

1200万发炮弹到位?拉夫罗夫赶到中国,普京知道:该向中国交底了

Ck的蜜糖
2025-07-15 04:48:07
山东大叔跑到非洲做翻译,花3万彩礼娶小20岁非洲美女,太牛了!

山东大叔跑到非洲做翻译,花3万彩礼娶小20岁非洲美女,太牛了!

农村娱乐光哥
2025-07-14 12:13:58
侃爷上海演唱会未达标最低演出时间120分钟,网友要求退票无果,大麦最新回应:过场无法退票

侃爷上海演唱会未达标最低演出时间120分钟,网友要求退票无果,大麦最新回应:过场无法退票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7-14 23:06:30
2025-07-15 08:08:49

海南房产

一线城市仅上海新房价格上涨

编辑推荐
本月新盘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价格

头条要闻

媒体:中美对欧洲的看法倒是挺一致 都认为其无关紧要

头条要闻

媒体:中美对欧洲的看法倒是挺一致 都认为其无关紧要

财经要闻

探究新茶饮赛道爆发的“内核”

体育要闻

高考数学满分的他,说要成为1/3个邓肯

娱乐要闻

秦岚辛芷蕾聚餐热聊 结束直奔魏大勋家

科技要闻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年梁文锋都干了啥

汽车要闻

余承东亲发预告: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来了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健康
手机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悦己环境 艺术融入生活

房产要闻

三亚,开启新一轮大征收!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手机要闻

iPhone 17全系列配色曝光,看看你期待哪款

军事要闻

乌军:史上首次 俄军向机器人部队投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