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增资潮下信托转型谋篇:布局优质股权投资项目)
自去年以来,信托业掀起增资潮。截至目前,重庆信托、平安信托、昆仑信托、中信信托的注册资本均已超100亿元,分别达128亿、120亿、102.27亿、100亿。中融信托、民生信托、华信信托、华润信托、新时代信托等紧随其后,注册资本在60亿-80亿元之间。
近日,安信信托董事长王少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安信信托计划在2-3年内,注册资本增至100亿元,净资本达到300亿元。在监管许可的情况下,3-5年内使市值达到千亿元以上。这“取决于方方面面,包括监管、自身发展、二级市场行情等,但这是我们的目标”。
不过,作为上市公司的信托公司增资殊为不易。根据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自从上次增发完后的18个月,不允许再次定增,但不限制发行可转债;根据银监会规定,信托公司不允许从事负债业务。目前,安信信托正向监管机构申请发行可转债。“要看会里怎样认定。如果允许,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增加、扩大资本。”
信托业增资潮,源于2015年4月发布的《信托公司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信托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额为10亿元。但信托公司增资的目标不仅止于此。
“信托也有净资本约束。过去觉得信托公司是一个理财机构,不需要那么多资金,但是现在做了很多融资类业务,确实需要资本金。”王少钦说,“银监会的要求是有多少净资本干多少事,没有净资本就不能扩大规模、经营。”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48%。信托一季度经营数量“靓丽”,但难掩监管压力。
正在制定中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可能对“大资管”主体净资本准入作进一步要求。6月21日,银监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邓智毅在上海表示,凡是大资管参与的主体,其净资本要求大致相同,但大资管准入和展业的标准不是一条线划分,有些主体可能会面临更高的要求,但是各类主体会有一个基本的要求,从而减少监管套利。
其直接影响是,今年5月新发信托产品规模进一步下滑,创下年内新低。尤其传统通道业务备受冲击。
在业内看来,银监会对金融套利的专项治理,短期内对信托通道业务形成压制,但中长期看可能利于通道业务回流信托。
“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通道业务整顿之后,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要么是平衡的,要么是略有发展。”王少钦表示,“安信信托通道业务最高时占60%-70%,但现在降到40%左右。主要是我们主动管理业务比例有所提升。希望(通道业务)能够保持规模和有所增加,但它毕竟不能占主流,主流仍是主动管理。”
回归本源、主动管理是信托业公认的转型方向。从一季度信托业数据看,三大类信托中,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最高,增速最快,其占比52.26%,同比增长65.18%;投资类信托占比27.67%,同比增长10.34%;融资类信托占比20.07%,同比增长7.04%。
在主动管理的投资布局上,王少钦表示:“我们早就在做投债联动,如股权投资,已经投了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仓储物流、养老等产业,以后也会向这方面转型。”
对于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影响,王少钦认为,实际上信托公司的地产业务在下降,对安信信托而言,房地产业务的指导思想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做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优质项目,“对于非常好的项目,就用真股权增股进去,不用明股实债”。
此外,王少钦表示,会参与银行信贷资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处置。“这将是我们切入的重点,我们以后肯定会向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