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报告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定位 “世界级经济平台”)
“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冲刺世界级城市群?
近日,由广东省社科院、中国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工商专业同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预计2018年上半年将得到批复。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以打造成“一带一路”巨型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成为国家全面走向现代化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此,报告建议,可以积极争取成立一个国家层面的具有更高权限的协调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协调小组,由中央领导担任组长。
5月2日,报告撰写参与人、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江年指出,“目前需要尽快推进一些改革,比如香港有全球一流的营商环境,可以延伸到整个大湾区。”
打造“一带一路”巨型门户枢纽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巨型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大湾区总部辐射半径要延展至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海上丝路沿线区域,在“一带一路”沿线布点,共同联合投资项目,在大型项目上下游、产业集群、生产服务、项目分包、监理上觅得商机。
此外,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湾区内的各个城市之间可以制定一系列经济合作和整合协议,甚至包括市场规则和法律适用。内地的专业劳动力市场、服务业等可以向香港和澳门开放,香港和澳门的劳动力可以自由在大湾区就业。湾区的各个城市在住房政策上也可以相互协调,使那些在香港和澳门买不起房子的年轻群体,可以在大湾区的任何一个城市购房。
河海大学教授刘奇洪认为,内地、香港和澳门,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是按照不同的单独关税区来谈判的,因此整个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比如香港有很好的科技实力,但是香港科技资源向深圳拓展目前存在难度,香港在内地缺乏产业化的平台。”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载体是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围绕“世界工厂”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粤港澳大湾区还可以围绕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航运物流、科研与设计、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机构和业态,促进产业集聚。
不过,有专家也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科技产业,推动自由贸易发展,是没有异议的。但是一些中心城市在发展制造业难度较大的时候,可以让一般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高科技制造业,或者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等部分环节的产业。
建议成立更高规格协调机构
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跨越了不同的行政区,上述报告建议成立中央协调机构。
该报告指出,可以积极争取成立一个国家层面的具有更高权限协调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协调小组,由中央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家相关部委和粤港澳各方组成,统筹研究大湾区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大湾区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都有由国务院成立的领导小组以及相应办公室,分别在2014年成立。
同时,上述报告建议,要深化完善粤港、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小组,实现粤港澳三方决策机制相协同、广东三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功能相协同、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协同。
邓江年指出,有了协调机构,以及规划发布后,下一个任务是“9+2”城市的规划委员会要成立,做好各个城市的规划协调工作。“大湾区的发展将从目前的强中心格局走向网络型的枢纽格局。简单说就是整个大湾区有十几个功能区,每一个功能区是生产、生活等多个功能一体的。”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作用。比如香港可以吸引全球人才,深圳可以负担科技产业化等功能,广州可以发挥科研机构多的优势做好研发工作,而周边很多中小城市可以成为制造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