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龙楼镇党委书记张光润:抓党建推动航天小镇加快发展
海南日报记者 李磊 实习生 王康泰
11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文昌市龙楼镇,是一个既古朴又现代的小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村落,都印在了张光润的心间。作为镇党委书记,为保障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两次航天发射,他的脚步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认识他的人都说:“张书记为龙楼的发展呕心沥血。”
张光润说,做好党建工作不是一个口号,而更应该是用心做好各项实际工作,为建设美丽和谐新龙楼助力添彩。
责任重大,抓好党建带动乡村振兴
“两次服务航天发射,龙楼顺利转移群众3000多人次。”张光润说,每次卫星发射,成千上万的人涌进龙楼,是机遇,也是挑战。他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龙楼有中国唯一的开放型滨海航天发射场,国内外关注的目光在这里交汇。履职以来,张光润始终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争先、迎难而上,主动服务好大企业大项目:为稳妥推进国际健康中心、淇水湾片区项目用地征收工作,他披星戴月行走在工地上;为抓好开发区域内生态复育和海岸带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宝陵河生态复育工程,他两鬓熬得花白……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张光润坚守的工作信条,为此,他想方设法引进大企业,着力补齐当地经济发展短板;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走村入户与村民交心,与党员交谈,以抓好党建引领推动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
火箭发射,让龙楼享誉海内外,也全面带动了龙楼的航天旅游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龙楼已发展起来的900多家商铺和30余家酒店、宾馆,共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机会。许多龙楼镇的居民选择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
“真不敢相信今天的龙楼变得这么美,我们真是有福了。”正在街角老爸茶店里悠闲喝茶的本地人黄有国开心地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未来龙楼将继续做强做优航天滨海旅游产业。”张光润说,龙楼将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和生活环境,建成常住人口20万左右的旅游精品小镇。
勤政为民,百姓之事无小事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党员干部,张光润牢记为民初心,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张光润常常利用春节假期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引导群众从“不支持”到“支持”;为打造示范性的航天科技小康村,他带领镇、村干部突击队,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在短短45天内,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村民建设共享农庄。
航天主题壁画、火箭造型标识、航天瓜菜农庄……如今,走进好圣村,椰林掩映的村庄,不仅有整洁的柏油村道、规划有序的民居、生机盎然的菜园,其间还有随处可见的航天元素。2017年,该村被省农业厅列为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被住建部门评为5A级美丽乡村。从此,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17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52.2%。
不久前,龙楼镇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员迎来了一个喜庆的日子。合作社成立仅仅一年,16户贫困户便拿到了他们的首笔分红资金。龙楼镇金星村贫困户黄英顺从张光润手中接过分红款时,十分激动。
“在政府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拿到分红脱了贫,太高兴了,非常感谢张光润书记。”黄英顺动情地说。
目前,龙楼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文昌鸡、黑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去年一年,龙楼镇累计投入4595.7万元用于改善民生:硬化农田道路5.5公里、硬化水沟3.2公里、硬化市政道路1200米等;深入开展“双创双修”大行动、“河长制”工作,集中清理了镇区、乡村、海岸线多年沉积垃圾,累计清洁海岸线达300多公里;筹措1274万元建设宝陵河湿地公园项目,推动龙楼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勇于创新,龙楼焕发新活力
到龙楼镇工作以来,每年的8月中旬,张光润都要参加该镇的年度助学奖金颁发大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镇干部蔡飞燕说,一直以来,张光润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他勇于创新、善于作为,在原有“规定任务”的基础上,支持创办了龙楼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发动各界捐款680多万元,发放善款320多万元,惠及380多名贫困学生。
龙楼的教育扶贫基金会,不仅帮助众多寒门学子完成学业,还在当地营造了尊师重教的好氛围。眼下,龙楼又在谋划创建龙楼产业扶贫基金会,发动社会爱心企业与人士投身龙楼产业扶贫事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不少龙楼人开始“触网”发展电商产业。今年5月,龙楼镇举办电商扶贫培训班,镇、村两级帮扶责任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近100人参加培训。
“深入推进电商精准扶贫,这是国务院对我们基层扶贫工作给出的指导意见,但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我们拿出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张光润说,电商扶贫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龙楼地区,经过多年的积累,基础已经相对牢固,发展电商业务增加就业不再是梦想。
(本报文城7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