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琼海传统渔港向休闲渔港转身)
图为渔船停靠在潭门中心渔港。 骆云飞 摄
南海的海南省琼海市是海南发展渔业的重镇。目前,琼海拥有潭门国家中心渔港和青葛二级渔港两座渔业港口。随着近海渔业资源逐渐减少,当地政府正引导渔民们“洗脚上岸”,从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方向发展。
远海作业历史悠久
在2018年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之际,第四届琼海潭门赶海节8月底在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举行,吸引了十余万游客参加,旺盛人气让当地特色旅游服务业、海鲜餐饮业、工艺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受益匪浅。
图为渔民在潭门中心渔港内交易。 骆云飞 摄
赶海节透过“以节庆带经济,以经济展促节庆”的办节理念,积极打造产业联动大平台,充分发挥了琼海乃至于潭门旅游业的拉动力和融合力,这是潭门向休闲旅游渔港转型的一个缩影。
琼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戴于岛介绍,1989年潭门渔港开始建设国家一级渔港,2006年建成国家中心渔港。由于潭门渔民出海历史悠久,所以南海赤瓜礁、永暑礁、华阳礁等岛礁,历来都居住着潭门渔民。潭门渔港对促进海南渔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主权以及了解南海动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68岁的潭门老船长卢家炳初中未毕业就开始出海打渔,先是加入西南沙渔业公司作船员,后来与人合伙买了一艘桅杆帆船赴西沙打渔。2002年,卢家炳接下了父亲“船长”的名头。
对卢家炳来说,如果大海哺育了渔民,潭门渔港就是保护渔民和渔船的港湾,也保障了渔民们的生活。
潭门镇渔民协会会长丁之乐表示,随着近年来南海渔业资源不断减少,渔民们都面临转型转产。据不完全统计,潭门镇渔民协会目前有七八千名渔民会员,远洋渔船170多艘、小渔船800多艘。当地政府部门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开放渔船载客出海游玩,发展观光游等。
图为经过旅游化改造的老渔船。 骆云飞 摄
向休闲渔业转型大有可为
随着琼海渔业向休闲观光转型,海南麦哲伦旅业有限责任公司瞅准商机,立足潭门渔港发展休闲渔业,于2017年12月投入使用海南首个休闲渔业码头——潭门休闲渔业码头,专门开展渔船、游艇出海观光业务。
该公司休闲渔业项目副总经理莫云泽介绍,公司购置5艘游艇,并向渔民租用4艘旧渔船进行旅游化改造,带游客出海观光、垂钓,还有导游介绍渔民生活、当地文化等信息。
莫云泽说,除了支付渔船租金,公司还聘请了当地船长、船员20余人,向他们发放工资,支持渔民们转型转产。据统计,渔业休闲码头开业迄今已经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
图为潭门休闲渔业码头。 骆云飞 摄
海南麦哲伦旅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正对渔船加装空调等生活设施,将来要拓展西沙垂钓业务。
1980年出生于潭门镇的符名林,是地地道道的渔民出身。他22岁时就随父亲到西沙北礁从事传统的浮潜捕捞。 2017年,符名林和朋友一起租下了石碗村的一栋两层小楼,改造成为具有渔家风情的民宿,独特的文化体验引来了不少游客。
符名林说,潭门虽然没有大景区,但有不可多得的浅滩,有深厚的耕海文化,本身的文化旅游资源就是民宿最大的后盾。
图为青葛渔港。 骆云飞 摄
传统小渔港谋变
位于琼海长坡镇的青葛渔港,是青葛村委会数百号渔民谋生活的港湾。青葛村委有三四百位渔民长期从事渔业生产,以“夫妻船”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部分村民开始发展养殖业,到目前全村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
青葛村支部副书记吴传勇告诉记者,青葛村周边海域海水水质好,没有污染,尤其利于养殖。他自1996年起养殖对虾、石斑鱼,水产远销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经济效益良好。
青葛渔港多年前曾被政府部门列入休闲渔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并谋划开展填海发展青葛休闲渔业区。
青葛村支部书记吴乾义介绍,近几年陆续有商业开发公司到青葛村考察,欲打造助推青葛村休闲渔业发展,建设民宿、农家乐以及海鲜一条街等。
当前,琼海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力争将13个镇区发展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美丽小镇。青葛村等以渔业为主的村、镇也有望像潭门那样,将单纯的传统渔业逐渐向集海洋渔业、休闲旅游、海鲜餐饮等于一体的休闲渔港转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