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图为海口湿地内生长着成片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菜花和水蕨。 (资料图片) 尹海明 摄
中新网海口10月25日 (记者 尹海明)记者25日从海口市政府获悉,迪拜当地时间10月25日13时,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全体会议上,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是海口在生态保护上获得的一块重要金字招牌。
据了解,此次共有来自全球7个国家18个城市获得此称号,其中有6个城市来自中国。
海口自古有“水城”之称,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湿地面积29093.09公顷,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等4个湿地类及11个湿地型,湿地率达12.7%。 其中,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6个自然保护区之一,美舍河、五源河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图为海口湿地内号称“中国只有海南有,海南只有羊山有”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水菜花。 (资料图片) 尹海明 摄
海口湿地具有多种多样的红树林王国、水火交融的火山熔岩湿地、种类繁多的生物基因库、人文底蕴丰厚的湿地文化遗产等四大特点。如,一万三千年前,位于海南岛北部地区的琼北火山群完成了最近一次喷发,造就了现在全国唯一的热带火山熔岩地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羊山火山熔岩湿地。羊山湿地涵括了淡水泉、河流、洪泛区、沼泽、湖泊、池塘、水库等湿地类型,堪称“湿地博物馆”。
近年来,海口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湿地保护与恢复作为建设人民幸福家园的民生工程、构筑海口绿色基础设施的百年大计、维护美丽海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保障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活力的基础条件。
图为航拍海口潭丰洋湿地。 (资料图片 骆云飞 摄)
以曾经河水发黑发臭的美舍河为例:美舍河纵贯海口南北,全长23.8公里,流域面积50.16平方公里,被称为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曾常年遭受城市污水、养殖污染,河道两侧每天8万吨的污水直排入河,发黑发臭的河水让人无法在河边驻足。2016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特别是在美舍河流域凤翔段3.5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弃场之上,利用原地形落差建设成了约1.4万平方米的八级净水梯田人工湿地,是全国最大的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该湿地融合了10余项中国科学院水处理专利技术,通过填料过滤、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代谢等生态作用,每天可处理5000吨生活污水。此外,还在河道中种植红树林,成为我国在城市内河成功种植红树林首例。
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广仁认为,海口获得“国际湿地城市”殊荣,标志着海口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国际认可,意味着海口生态文明建设自此迈上了新台阶,将大大提升海口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0月25日,海口市代表团团长、副市长文斌(右)在迪拜领取“国际湿地城市”牌匾。 张洋 摄
在迪拜参会的海口市代表团团长、副市长文斌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口发展的最大本钱和核心竞争力,获评国际湿地城市既是对海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海口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海口湿地保护和恢复水平,让湿地走入百姓生活,扎实推进海口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积极贡献海口力量。
据介绍,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生态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湿地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个奖项,是一块国际生态招牌,具有国际影响力。该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有效期六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