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图|许荣茂
在去年的央视春晚,有一位地产商登上了舞台。这是央视春晚35年历史中,唯一一次地产商站在舞台上。这位地产商叫许荣茂,在去年春晚中,他和张国立、单霁翔一起,向大家展示了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在此之前,他耗资1.33亿,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丝路山水地图》,并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在登上春晚之前,许荣茂是出了名的低调。多年来,他一直是福布斯和胡润等富豪排行榜的常客,在《201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许荣茂家族以476亿元财富位列第22 名。在《 2017 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中,许荣茂家族位列第 5。
对很多商界人士来说,登上这些排行榜,哪怕只是给外行看热闹,也能起到企业宣传的效果。但是许荣茂无心于此,为了不露锋芒,他 2001 年首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五强时,曾几次致函《福布斯》,表示不同意登载自己的名字。
因此,登上春晚一举让很多人颇感诧异,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春晚过后不到一个月,许荣茂又成为李嘉诚名下香港地标建筑——中环中心的接盘者,再次站在媒体的聚光灯下。
一反以往的低调姿态,在公共领域接二连三的曝光,这勾起了人们对许荣茂及其名下世茂集团的好奇和关注。但这样的「出其不意」,其实是他的一贯作风。
图左为捐献国宝《丝路山水地图》许荣茂
在成为知名地产商之前,许荣茂身上最绕不过去的经历在香港,他就是在香港发达的。
许荣茂出生在福建石狮,父亲毕业于北京一所中医学院,母亲毕业于英国人创办的圣路加大学,是医院妇产科医生。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石狮华侨中学毕业后,许荣茂便继承父业,成为中医。
上世纪70年代,许荣茂来到香港,他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药店里当伙计,「我当时只会讲闽南话和普通话,所以从事中医没有先决条件,病人说什么我都听不清楚。」
没办法交流自是无法长久做下去,许荣茂又跑去工厂做工,做工也难有出头日,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证券经纪人。
媒体的公开报道中没有提及这个偶然的机会具体是什么,许荣茂也没有向外界透露过,不过上世纪 70 年代香港股市一路走高,各种经纪行大量涌现,投身其中似乎是一个顺势而为的选择。
在股市,许荣茂凭借敏锐的判断力,个人财富一路狂飙。32 岁这年,许荣茂身价开始以千万计,他开了一家金融公司,开始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几年间便完成了原始积累。
《大时代》|股神永远存在
「70 年代初,我赤手空拳到了香港,起先是靠证券交易获得最原始的积累,但这笔钱绝没有外界传说的 5 个亿那么多。事实上,我后来的资金主要还是靠实业积累起来的,这就是深圳和兰州的制衣厂。」
股市变幻莫测,奇迹和破灭交替发生。1987 年 10 月的香港股灾,给香港股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惨痛教训,也让许荣茂产生了稳固财产——做实业的想法。1988 年,他开始在香港建纺织厂。
后来许荣茂又来到了深圳和兰州,在两地陆续建了五座纺织厂。考虑北上,一是因为内地成本更低,还有一个原因今时看来也让人心生敬意:许荣茂曾在某节目中说,当时来内地签约,观察到内地人民穿的都是灰色的粗布麻衣,和他穿的西服对比十分明显,由此产生了投资了服装行业的念头。
凭着纺织、塑胶等实业投资,许荣茂的资本积累更上一层楼,他又开始寻风向而动了。1989 年,许荣茂正式进军地产界。
「这一年我转做房地产。以前做服装特别累,员工多,业务量大,但利润微薄。帮美国人做加工,等于为他人做嫁衣,成衣后贴上他们的标签,没有自己的品牌。这虽然也是实业,但缺少满足感。现在我们建一幢幢雄伟壮丽的大厦,既能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生活,又给自己带来事业成功的欣慰。」
在地产领域,许荣茂确实体会到了事业成功带来的欣慰。不过作为一名新玩家,他一开始便出师不利。
许荣茂把第一站选在了老家石狮,准备在家乡大展身手,他抛出一连串的开发计划,其中包括振狮大酒店、振狮经济开发区、以及占地 6000 亩的「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都是大项目,这番大动作让许荣茂成为当时石狮最大的地产商。
时值 1990 年代,邻国日本房地产泡沫崩盘,中国的房地产才开始进入商业化进程,国内的投资环境一时间谁也摸不准,许荣茂决定放缓在家乡的投资项目,携家人去了澳大利亚。
不过在澳大利亚没多久,许荣茂又再次回到了国内,他在地产领域的雄心壮志一直未减,当政策向好时,祖国这片希望的热土就具备了十足的吸引力。
《最佳出价》|会投资的人,总是能大赚
最直接让许荣茂感知到大气候变化的,是他在家乡的一系列项目已经坐地升值,振狮开发区的投资回报率据称超过了 50%。因为土地和其他开发成本低,1993 年,在获得「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之称的福建武夷山,许荣茂又以2亿元投得 500 亩土地,开发旅游度假区。
脚步没有止于家乡,许荣茂对趋势的精准判断让他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进入尚未充分发掘的市场,做比别人快一步的先行者。
1995 年,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市场一片萎靡,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10 万平方米的北京亚运花园迎来了一位破局者,他就是许荣茂。
从亚运花园到华澳中心、紫竹花园、御景园,五年之内,许荣茂投遍了北京这些家喻户晓的高档外销公寓,几乎抢占了北京 1/3 以上的高档住宅市场。
在京城房地产还如火如荼的时候,上海市场却很低迷,许荣茂又一次践行了「低潮进,热潮退」的原则,把投资重心转向了上海滩。
今天走在上海浦东,你会发现有一片超大型水岸豪宅区,紧倚黄浦江,面对繁华的外滩沿江扩展,那就是著名的「世茂滨江花园」,后来,「滨江模式」在很多沿江河城市开发中被学习应用,许荣茂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豪宅之父」。
「上海是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云集的地方,这里有我理念根植的土壤。」
这句话道出了许荣茂对上海这个市场的认识。上海开放的环境和国际化水平让许荣茂在香港就培育起来的金融基因有了用武之地。实际上,除了在房地产领域令人折服的建树外,许荣茂每一次对市场精准的判断无不倚靠他在金融方面的过人天赋和深厚积累。
以至于有人评价许荣茂:他看似地产商,更是一个金控高手。这就不得不提他曾主导的两次借壳上市。
1994 年,上海万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商业百货零售,2000 年,其进军地产界,但是因为其押宝的万象国际广场项目所需资金远远超出公司预想,且融资受阻,在历时 4 年多、耗资 11 亿多元、仅完成了地下三层工程之后,被迫停工,成为「烂尾楼」。许荣茂趁机投资入主,购入万象集团 26.43% 股份,在 A 股借壳上市,并将其更名为世茂股份。
许荣茂看中的,并不是万象的主业,所以入主后便将其原有恒源祥等优质资产剥离,后来人们才明白,许醉翁之意其实在万象国际广场所在的地块。这块面积达 14 万平方米的宝地,矗立着如今的上海世茂国际广场,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上。世茂国际广场的收益以及收购带来的对公司品牌高涨的社会关注使得世茂成为大赢家。
另外一次借壳是在香港,2001 年,许荣茂成功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东建科讯,并将其易名为世茂中国,其家族持股比例高达 69.74%,不到半个月,市值涨了 3 倍。至此,世茂集团在上海及香港已经拥有两家上市公司。
房地产通常涉及数额庞大,通过上市公司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世茂集团除了市场融资外,自有资金和销售滚动资金都相对充足。许荣茂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一方面会将集团下优质地产转让给上市公司,这对上市公司的运转大有裨益。同时,他会将私人控制的公司和上市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开发项目,项目一落地,便稀释上市公司股权,从中获利。
通过在资本市场游刃有余的操作,许荣茂坐稳了「地产界金融棋手」的称号。
从打工仔到亿万富翁,很多人问许荣茂他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儿子许世坛回答:「他总能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看到。」这说的是眼光。还有人说许荣茂懂得跟政府搞好关系,「最听官员的话」。这说的是生存策略。而许荣茂自己的答案是:「我只是比人家更投入、用心、注意细节而已。很多人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我都认真去做。」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世茂集团能一直稳妥地占有一席之地。
人们觉得许荣茂在金融市场如鱼得水,好运不断,其实他本人不忘背后下功夫,一直在阅读经济方面的书籍。也有人因为其在房产领域的「未卜先知」而把许荣茂视作神算子,几亿几十亿的投资,很少行差踏错,但其实在每一次做决策前,他已听完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员的意见,心中早有底数。做事多豪举,做人常沉稳。许荣茂如此,很多商业有为者亦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是可以学习的大智慧。
本文来源:冯仑风马牛
本篇作者|陈涵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