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皮杂谈工作室
熊续强平安夜一夜成名,他的上市公司银亿股份因债券违期,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熊续强:从公务员到“宁波首富”
熊续强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太熟悉,但如果说宁波首富,可能很多人就能坦然接受了,因为他曾经的财富高达295亿元。他的个人经历也比较有意思,之前在宁波已经做到了市局级干部,后来却经商成名。
熊续强最早经商的领域就是房地产,房地产能够产生首富也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他的开始跟别人不太以一样,他是以收购烂尾楼起家的,号称宁波的“烂尾楼之王”。
银亿股份是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的,还进入了中国500强企业,之后公司业务不断扩张,旗下大概有80多家子公司。
在股市上面,他的所谓“银亿系”规模也不小,他入主了康强电子,还是河池化工实际的控股股东。
平安夜爆雷,死在房企转型?
那么银亿是做房地产起家的,大家就想到,难道房地产市场发生了这么大的一个变化吗?会让他的资金链断裂,以致于还不上债吗?
但实际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水皮的观察中间,其实你老老实实做房地产,一般来讲也就是挣多挣少的问题,但是偏偏相当一部分地产商最近几年都在琢磨转型,转型这个问题就相对复杂了,不转型表面上看是等死,转型有时候就是找死,是加速崩溃的速度。
银亿现在看来资金链之所以产生紧张,就跟它的转型有一定的关系,它转型转什么呢?就是转汽车行业,把这个公司转成“房地产+高端制造”。
为此,他在过去两年中间大手笔收购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生产商美国ARC集团,还包括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巨头邦奇集团,两次耗资大概有100多亿,这样一来自然就造成公司资金紧张。
银亿股份今年8月份之后一直处于停牌,最近因为强制复牌的制度,它也不得不复牌了,复牌之后走势可想而知。
总的来讲,还是跟银亿股份自身有关。一方面,评级机构中诚信已经先后两次下调了公司主体和债项评级,并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评级下调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银亿股份子公司今年11月份有一笔1.8亿元的贷款没有按时归还,银亿股份也没有履行担保责任;二是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有被动坚持的风险;三是盈利能力和偿债大幅度减弱,因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减少了25.03%,这些都影响到投资者对它的一个选择。
其实它发的所谓违约的债规模并不大,一共3亿元,债券期是5年,名字叫“15银亿01”,但是因为条款里面涉及了一项3年可以赎回的条款,所以就引发了投资者纷纷要求赎回。尽管他提升了票面的利率已经到了8.78%,但是投资者还是不买账,谁也不愿意为了这一点点蝇头小利冒着损失本金的危险。
5年的债券到了3年期就要求赎回,这种情况类似于银行的集中兑付,没有一家机构是能扛得住这样意外的集中兑付的,宁波首富真的有可能因此变成宁波“首负”,不过是负债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