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由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指导,海口市会展局联合海南西点会展与海南锦鲤文化主办的“30+国际艺术设计周”高峰论坛,以“传统新生——玻璃工艺美学漫谈”为主题,活动邀请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专业李静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王振和朱丽越出席论坛,与海南的艺术与设计爱好者共同分享玻璃艺术的材质之美、形式之美和应用之美。
(从左至右:李静、王振、朱丽越)
玻璃工艺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当今玻璃艺术的边界被不断的拓展,成为当代工艺美术、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艺术设计又和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2000年成立国内首个玻璃艺术专业及工作室,已经成为国内玻璃艺术教学与研究的中心和国际玻璃艺术交流的平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工作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专业 李静副教授
李静副教授首先和大家分享了玻璃艺术的起源、玻璃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具体的作品实例照片,使在场的观众了解到玻璃艺术的多种技术工艺,感受到玻璃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审美和创作理念上的演变。他表示,当代玻璃艺术作为一个学科或作为一个艺术门类被世人欣赏和尊重,重要的是作品是否有当代价值。传统玻璃制作工艺如何和当今时代精神、时代审美相结合,这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和设计师需要做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黑光”设计总监王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黑光”设计总监王振在此次主题论坛的分享中,带来了《内外》、《89》等多个系列的艺术设计类产品,展示了玻璃材质的多变性与家居设计结合的可能性。同时,王振还展示了以“水”为主要创作灵感来源的系列作品的视频,作品的独创性让在场的嘉宾和观众惊叹不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玻璃艺术家朱丽越
朱丽越《变奏》——《解构》
“玻璃工艺的呈现方式,是所有材料中最有可能性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玻璃艺术家朱丽越在主题分享的一开始提到。她带来的作品《水晶灯之梦》系列,表现出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批判,作品《爱莲说》系列则展现了艺术家借用玻璃材料的特质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她表示,中国的设计师和本土的艺术家如何发掘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所有专攻玻璃工艺领域的艺术家和设计家要面临的问题。
市民现场参观展览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海南的艺术文化发展应势而起,呈现多元化发展新局面。此次“30+国际艺术设计周”高峰论坛主题一“传统新生——玻璃工艺美学漫谈”,为海南当代艺术发展与融合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提供了更多的借鉴。
【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作品展】作品
李静《秉烛之台》
高楠《时光系列之二》
蔡蔚然《北冥一》
陈成《怡墨-砚》
郑德敏《猪年贺岁-童趣》
芮雪《生长·阳光系列作品之一》
周佳欣《体操猪》
任荟宇《跃》
李振宁《精神转换Spirit Transformation》
李付彪《牟》
刘雨《乳·小夜灯》
黄继娴《忧郁的兔子先生》
张囡《昆虫系列之一:相爱好吗》
杨世儒《山影—罗汉系列》
林晓燕《景器-平》
朱丽越《湖》
“30+国际艺术设计周”1月8日-22日在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举办,以“世界共同体:再生·未来”为主题,共分为展览、论坛、艺术品交易三个部分,以开放的姿态、学术的精神、国际的视野,充分融入全球范围内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2019年1月8日-22日
海南西点会展和海南锦鲤文化
以“国际融合、世界共同体”为出发点
立足至少十年的长远规划
以2019年为首年立势
打造海南原创国际文化IP
“30+国际艺术设计周”期待您的光临
I wanna speak to you in art in design i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