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湾国际游艇小镇。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通讯员 陈思国摄
越来越多游客选择体验游艇休闲方式。 翁振继 摄
对境外游艇开展临时开放水域审批试点、实施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制度、探索开通游艇“琼港澳”自由行……海南发展游艇产业多项政策利好令业界振奋。“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带动下,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未来游艇产业将潜力无限。”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副总经理胡笑铭说。
游艇业能有效带动旅游、会展、游艇维修等周边产业发展,被喻为“漂浮在水上的黄金”。近年来,得益于海南区位、气候、生态、人文风情、市场等多重优势,邮轮游艇、帆船运动等高品质旅游产品相继登台,旅游产品从地面延伸至更宽广的海面,为游客立体式感受海南魅力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如今,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游艇旅游正快速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
新前景:游艇旅游发展迅速
今年春节黄金周,一项三亚旅游数据令不少业内人士惊喜:春节期间,三亚游艇出海总航次达2000次,总出海人数达3.7万人次;该市游客选择的休闲项目中,海上娱乐占比45%,游艇旅游占比达16%。
另一份旅游数据也体现出游艇旅游强劲的增长态势。2018年,海南省游艇帆船总出海艘次逾6万艘次,同比增长36.8%,出海人次约54万人次,同比增长25.6%。
三亚市旅文局副局长叶凯中说,随着旅游新项目和新业态相继推出,以及新消费理念的兴起,海南旅游逐渐走向个性化、品质化、特色化,游艇旅游逐渐受市场热捧,成为今年三亚旅游的一大亮点。
游艇作为海上出游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提升观光游览体验的同时,也激活了特色餐饮、水上运动、海钓等旅游业态发展,助力旅游消费升级。“乘游艇出海,既能欣赏三亚岸线美景,还可以在海上体验潜水、香蕉船、摩托艇等项目,产品丰富,形式新颖!”来自深圳的游客王潇说。
“通过数据我们发现,海南游艇旅游的消费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和‘70后’,消费水平较高。”胡笑铭说,其中“80后”偏爱搭配运动化产品,如拖伞、摩托艇等娱乐项目,“70后”则会选择更高端的服务,如船上餐饮、游艇海钓等产品。
新契机:政策优势日益凸显
对于不少旅游从业者来说,海南在推进游艇旅游的政策层面不断开放,令他们看到更宽广的前景。去年以来,中央12号文件释放游艇产业管制放宽信号后,对海南游艇产业的政策引导逐层细化,其中包括简化游艇入境手续、允许海南对境外游艇开展临时开放水域审批试点、实施琼港澳游艇自由行等。
尤其是今年以来,海南游艇领域新政策、新制度相继出台,助力游艇旅游驶上“快车道”——1月,海口海关在全国率先实施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制度;2月,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将实施琼港澳游艇自由行,探索境外游艇航行水域负面清单制度;4月,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对境外游艇开展临时开放水域审批试点省份……
“实施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制度,将大幅降低境外游艇入境成本,助力游艇旅游国际化发展。”胡笑铭坦言,近年来海南吸引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艇企业前来问询,但原先高额的担保金令不少游艇主望而却步。
如今,游艇产业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海南发展高层次旅游提供更大平台。截至目前,共有12艘来自境外的自驾游游艇享受到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制度的红利,保函金额达1.4亿元。
与此同时,不少海南游艇领域企业借力政策“东风”,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游艇产业集群式发展。截至去年底,海南游艇拥有量和境外游艇入境艘次均位居全国前列,游艇产业逐渐成为海南的“特色名片”。
新动向:突破瓶颈先行探索
随着海南游艇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硬件设施、软件条件等方面的短板也逐步凸显。有分析认为,海南游艇业发展呈现“南北强、东西弱”的区域不均衡局面,游艇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且面临着产业链发展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海南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配套不足,也制约了游艇旅游体验感提升。”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谢祥项认为,推动游艇旅游升级转型亟待在国际化、便利化、品牌专业化等三个方面发力。
“人才是保障游艇旅游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海南在游艇设计、管理、维护及保养等环节的专业技术人才较为匮乏,需要通过人才引进、建设游艇人才培养院校等多举措,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说。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游艇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链联动不足等问题,海南涉旅部门及企业已开始进行有益探索。去年6月,海南发布了《推进游艇特色小镇建设建议》,明确提出至2025年,海南拟在全省沿海市县谋划建设大约8个游艇特色小镇,将配套的旅游项目、旅游场所联动发展,推动游艇产业消费可持续性。
“去年,三亚市政府牵头成立混合所有制的三亚市游艇服务有限公司,为境外来三亚的游艇提供综合服务,不断完善游艇服务保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亚市副市长谢庆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