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海南房产 > 正文

京城多家银行收紧消费贷 监管严查违规买房不手软

0
分享至

近期,消费贷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不少银行吃到监管罚单。在监管严查消费贷的同时,银行也在收紧这一业务。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北京地区多家银行收紧消费贷,在上浮利率的同时,还提高了申请门槛,审查越来越严格。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在介绍时,还特别强调贷款款项必须“专款专用”。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认为,消费贷最大的问题是异地放贷的问题,目前各地监管关于这一块存在差异。本地的消费贷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量有限。很多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通过与互金机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放贷,可能受到各地监管的规范,在缩减规模。

多家银行消费贷

准入门槛提高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多家银行的消费贷再收紧。在询问银行的消费贷业务的条件时,多家银行个贷经理首先询问了记者的工作单位,并告知:“消费贷不仅贷款利率提高,多项准入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们主要走公积金模型,用公积金缴存基数来反推职工的工资收入,缴存的多少会影响贷款的额度,缴存越多贷的越多。如果单位是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贷款额度一般都能申请到30万元,如果是民营企业一般只能贷款3万元—5万元。”某国有大行支行的个贷专员告诉本报记者,我们7月份停过一次,由于客户贷款资金用途出现问题,我们行内部进行了政策调整,目前申请消费贷比之前更审慎,入户提交的资料和环节要比之前多,贷款利率从之前的5.31%上涨到5.88%。

上述个贷专员还表示,有些支行网点要求同一个单位10人起才可办理,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建议您最好找你们单位有对公业务往来的银行,这样准入审批会更容易。”

当得知记者是来咨询个人消费贷款时,另一家国有大行个贷部门的工作人员第一句话就是询问记者的工作单位以及公积金缴存的基数,并且表示:“消费贷由于很难监管贷款用途,我们行已经不做,目前推出了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贷款用途只能用于消费,例如旅行、购物等非投资用途。”

“很多银行已经收紧消费贷,现在不是客户想不想贷,而是能不能贷到。”某股份制行的个贷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该行要求贷款人的单位在准入白名单客户里,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才有资格申请,贷款利率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50%,年化利率6.525%。

除了准入条件提高,银行对消费贷的用途、消费范围也有明确的限制。当记者表示想要申请消费贷时,银行的个贷经理都会询问贷款用途,并且明确表示不能用于购房付首付以及投资。同时,有的银行会要求提供相关证明及合同,甚至是指定的消费合作商才可以。还有银行要求贷款金额直接打给商户,以杜绝挪做他用。

多家银行

因消费贷违规挪用领罚单

银行收紧消费贷或许与近期监管对消费贷处罚力度加大有关。在走访中,当《证券日报》记者问及银行为何开始收紧消费贷时,部分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有太多资金流到了楼市,监管层一直严格控制,银行收紧消费贷也是响应监管号召,遏制利用银行资金炒房的行为。”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6月份、7月份,银保监会及一级派出机构已开出8张与个人消费贷款被违规挪用或因消费贷贷后管理不足有关的罚单。其中,国有大行收到罚单两张,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分别各收到3张罚单。

例如,近期监管部门对某股份制银行青岛分行处罚显示,以贷转存、虚存虚贷和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没收违法所得434023.96元,罚款100万元,罚没合计1434023.96元。

今年7月22日,云南银保监局开出了4张罚单,其中有3家银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市以及对贷款用途审查监控不力等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合计被罚没330余万元。

而今年6月份,浙江银保监局连发4张监管罚单,某城商行杭州分行一天收到3张罚单,其中一张因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购买股票、投资私募基金,被监管做出罚款170万元的行政处罚,另有两张个人罚单,也是因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股票和投资私募基金”而被处以警告。

从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也可以看出,国有大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具体而言,在四家披露个人消费贷款数据的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消费贷数据同比下降。工商银行年报显示,2018年年末,该行个人消费贷金额2041.62亿元,较2017年年末减少516.21亿元,降幅为20.18%。而在2017年,该行消费贷同比增速为3.5%。不仅如此,另外三家国有大行消费贷增速也纷纷回落。

农业银行截至2018年年底个人消费贷款1580.09亿元,虽然增长较快,但较其2017年增速放缓3.8个百分点。建设银行2018年个人消费贷金额为2101.25亿元,较2017年增幅为9.07%,但其2017年消费贷同比增速达156.74%。邮储银行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个人消费贷款2755.44亿元,较2017年增加193.59亿元,同比增长7.56%。而在2017年,其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幅达29.59%。

央行近日发布的《2019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0.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与上季末持平,上半年增加7530亿元,同比多增945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4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万亿元,同比多增597亿元。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新华时评丨中国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坚定不移

新华时评丨中国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坚定不移

新华社
2025-05-10 22:14:05
国足主力11人将大换血,4人中超疯狂爆发,大概率锁定18强赛首发

国足主力11人将大换血,4人中超疯狂爆发,大概率锁定18强赛首发

侃球熊弟
2025-05-10 23:01:05
父女关系已确认!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已查出,他亲手害了女儿

父女关系已确认!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已查出,他亲手害了女儿

平老师666
2025-05-10 21:13:39
赵作海去世,他的一句话让我汗颜至今

赵作海去世,他的一句话让我汗颜至今

追月数星的朋友圈
2025-05-10 13:34:48
这种昆虫分泌物,人类吃了3000多年,已经停不下来了

这种昆虫分泌物,人类吃了3000多年,已经停不下来了

果壳
2025-05-10 20:04:34
美国的战略误判到底有多严重?美官员:从未想过中国能变这么强大

美国的战略误判到底有多严重?美官员:从未想过中国能变这么强大

小lu侃侃而谈
2025-05-10 20:21:33
印度承认自家战机被击落,罕见用中文公布战况,莫迪察觉到了什么

印度承认自家战机被击落,罕见用中文公布战况,莫迪察觉到了什么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5-08 15:37:39
“青岛行人相撞案”现场视频公布,法院道歉:法官描述事实不准确、表述不当

“青岛行人相撞案”现场视频公布,法院道歉:法官描述事实不准确、表述不当

新京报
2025-05-10 20:53:09
罗马夜炸裂!郑钦文暴走横扫!萨巴伦卡杀疯了!世界前十集体洗牌

罗马夜炸裂!郑钦文暴走横扫!萨巴伦卡杀疯了!世界前十集体洗牌

晚雾空青
2025-05-11 01:09:43
网红有排卵追踪数据!华子反告:她精心策划怀孕生子赚抚养费

网红有排卵追踪数据!华子反告:她精心策划怀孕生子赚抚养费

直播吧
2025-05-10 16:45:16
大S死因质疑升级!刚打完电话就被拔呼吸器,原因疑曝光!

大S死因质疑升级!刚打完电话就被拔呼吸器,原因疑曝光!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5-10 20:25:12
彻底摊牌?大陆对赖清德称呼变了,话音刚落新台币暴涨,岛内炸锅

彻底摊牌?大陆对赖清德称呼变了,话音刚落新台币暴涨,岛内炸锅

傲气经说
2025-05-10 11:22:33
曝一线女星与富商私生子,出国留学是幌子,网友:就差直接点名了

曝一线女星与富商私生子,出国留学是幌子,网友:就差直接点名了

史行途
2025-05-10 15:16:43
CBA总决赛第3场:北京领先2-1,广厦四主力疲劳成隐忧

CBA总决赛第3场:北京领先2-1,广厦四主力疲劳成隐忧

7号观察室
2025-05-10 23:34:27
相恋8年拒绝男友8次求婚,男友无奈另寻新人,女友崩溃:我不同意

相恋8年拒绝男友8次求婚,男友无奈另寻新人,女友崩溃:我不同意

小故事娱乐
2025-05-10 09:40:59
5月10日俄乌:基辅的历史性时刻

5月10日俄乌:基辅的历史性时刻

山河路口
2025-05-10 18:48:33
2025年5月9日,也就是昨天,可能会永久被载入中国史册!

2025年5月9日,也就是昨天,可能会永久被载入中国史册!

小企鹅侃世界
2025-05-10 18:31:01
张杰接受审查调查

张杰接受审查调查

鲁中晨报
2025-05-09 21:12:02
58岁才明白,永远不要在熟人面前,说以下这3句话,切记切记

58岁才明白,永远不要在熟人面前,说以下这3句话,切记切记

有故事的人
2025-05-10 06:41:06
青岛法院为行人安全距离公开致歉:表述不当造成了误导

青岛法院为行人安全距离公开致歉:表述不当造成了误导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05-10 21:16:26
2025-05-11 05:00:49

海南房产

一线城市仅上海新房价格上涨

编辑推荐
本月新盘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价格

头条要闻

美港口货运量大减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这是好事

头条要闻

美港口货运量大减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这是好事

财经要闻

沸腾了!中国,给全世界上了一课

体育要闻

这个老头儿,仍然是你们的头儿

娱乐要闻

李凯馨为录音风波道歉,网友不接受

科技要闻

陷“虚假宣传”风波,小米SU7 Ultra遭退订

汽车要闻

破局者亿咖通 智向全球的科技“新势力”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亲子
健康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一中学子梦圆国科大,他说:我们不要提前焦虑,要学会见招拆招!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亲子要闻

盘点2025上海十大代孕助孕公司,上海成功率较高的代孕助孕公司!

唇疱疹和口腔溃疡是"同伙"吗?

军事要闻

巴军发射导弹 士兵们振臂高呼:这是我们的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