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海南房产 > 正文

地方半年财收盘点:海南等7省份收入负增长

0
分享至

(原标题:地方半年财收盘点:7省份收入负增长 收支矛盾如何拆解?)

“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一直是外界观察地方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2万亿元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下,叠加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复杂外部形势,多数省份财政收入并不乐观。

目前,28个省份公开了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财政收入规模排名来看,与去年差别不大,广东、江苏、上海依然居前三位,部分收入规模相近省份排名略有变动;从收入增速来看,几乎所有省份都在下滑,其中北京、重庆、贵州、新疆、海南、甘肃、青海七地收入陷入负增长,这在近十年中较为罕见。

财政收入下滑,但刚性支出不减,使得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为此,各地多渠道弥补减收,压缩不必要开支,依法依规做好预算调整,但核心是要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


广东收入第一 山西增速第一

财政收入规模折射出地方经济实力。上半年,广东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855.93亿元,毫无悬念地居上述28省份之首。事实上,过去28年,广东的财政收入一直位居首位。

广东之后,江苏、上海、浙江收入均超4000亿元,位居二、三、四位,山东和北京收入超3000亿元。

上述六省份均在东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规模约2.75万亿元,占地方收入总规模比重近半,成为支撑全国财政收入的关键地区。

此外,各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不同,跟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省份财政收入规模排名略有变化:河北超河南、江西超辽宁、陕西超重庆、广西超贵州、海南超甘肃,不过差距并不大,在几十亿元至上百亿元规模之间。

从财政收入增速来看,煤炭大省山西上半年以12.9%的增速居首位,保持了去年全年增速全国领先的位置。上半年,山西煤炭等能源工业保持平稳增长,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铁路机车等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高增长,这些都带动了当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河北和浙江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也达到两位数,此外四川、广西、河南、安徽等12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速3.3%。而重庆、贵州、青海、新疆、海南、北京、甘肃七地财政收入陷入负增长。

增速下滑减税是主因

一般来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是相对较快的,但今年上半年几乎所有地方收入增速大幅回落。

比如,增速第一的山西,去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4%,今年上半年几乎腰斩,降至12.9%。财力规模最大的广东去年上半年收入增速为10.3%,今年上半年也降至5.1%,其中税收收入增速从13.3%降至2.4%。增速垫底的重庆去年上半年收入增速为2.7%,今年上半年下滑至-7.8%,其中税收收入增速从11.7%降至-2.5%。

导致各地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最主要原因,是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

随着今年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个税减税政策、地方减半征收“六税两费”等的全面铺开,地方的相关税收收入增速都在下滑。此外,今年小微、科技企业和保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加码,导致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速下滑。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

比如,财政大省山东虽然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微增,但是税收收入呈负增长,为-0.3%。其中,个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分别下降36.9%、16.6%、14.3%,减税效果立竿见影。上半年,山东已累计兑现减税570亿元,其中地方税收310亿元,影响财政收入增幅8.4个百分点。

再比如,江西省财政厅分析称,在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后期财政增收压力非常大。支出方面,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在财政收入增速不断放缓的形势下,土地收入也不容乐观,上半年全省土地出让收入下降14.4%,减收104亿元,地方政府年初用土地出让收入偿债预期有缺口,可用财力更趋紧张,对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各项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兜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各级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

此前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7月份3000亿元降费新举措的实施,下半年减税降费力度更大,预计地方财政收入会进一步放缓。

贵州省财政厅数据已显示,今年1~7月中旬,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5%,降幅比上半年略有扩大。

收支矛盾突出 多招来解

虽然今年减税降费规模超出地方预期,上半年不少省份财政收入微增,但支出却仍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加大。

比如,贵州省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滑5.4%,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1.4%。

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姜龙也表示:“今年各级财政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面临很多困难。另一方面,刚性支出有增无减,预算平衡的难度很大。”

“开源、节流、提效”是地方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的关键词。

开源,即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前提下,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比如依法加强税费征管是各地的常规做法,尤其是打击虚开骗税。

比如,2018年8月份以来,在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税务部门共计查处虚开企业11.54万户,认定虚开发票639.33万份,涉及税额1129.85亿元;查处“假出口”企业2028户,挽回税款损失140.83亿元。

此外,一些地方挖掘政府存量利益,动用历年结存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回的各类存量财政资金,增加国企利润上缴额度,使得非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来弥补减税造成的减收。

为了弥补地方减收,今年中央财政也加大了转移支付规模,并加快了拨付进度。地方政府融资的新增债券限额也大幅提高至3万亿元,并给予一定额度再融资债券,帮助地方借新还旧,缓解资金压力。

节流主要是削减不必要的支出。今年各省份都提出过紧日子,至少按5%幅度压减一般性行政开支,继续严控“三公经费”。

比如,山东省级各部门统一按照8%的比例压减业务类项目支出,对绩效评价结果未达到优良等次的项目统一按照10%压减预算规模,取消到期和不急需的项目资金。同时,继续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省级“三公”经费预算连续六年“只减不增”,年均降幅达到14.41%。

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是目前地方努力的方向。不少省份力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了确保减税降费落地,一些省份如重庆已经主动调降收入指标,将年初设定的税收收入7%左右的增速,调减至4%左右,这也有利于财政收支平衡。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陈元良,被查!

陈元良,被查!

证券时报
2025-05-09 21:14:11
网友评论“奶茶妹妹”:不省心的婆娘,老公跑外卖你却去“打野”

网友评论“奶茶妹妹”:不省心的婆娘,老公跑外卖你却去“打野”

牂牁江
2025-05-09 15:03:53
回忆起父亲刘少奇,刘源将军坦言: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有两件

回忆起父亲刘少奇,刘源将军坦言: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有两件

花开无田
2025-05-08 22:59:31
我每月给婆婆5000带娃费,谁知她竟把我的母乳拿给小姑子的孩子喝

我每月给婆婆5000带娃费,谁知她竟把我的母乳拿给小姑子的孩子喝

我是三月鱼H
2025-05-08 22:05:46
前CBA状元区俊炫专访:日本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打得不好没人会骂你

前CBA状元区俊炫专访:日本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打得不好没人会骂你

雷速体育
2025-05-09 15:02:41
解放军亮相红场阅兵,特朗普发声了,对我国有个不情之请,不简单

解放军亮相红场阅兵,特朗普发声了,对我国有个不情之请,不简单

DS北风
2025-05-09 18:30:12
美国正式向全世界承认了歼-10C的战果:“一机双杀”,战力惊人!

美国正式向全世界承认了歼-10C的战果:“一机双杀”,战力惊人!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5-05-09 13:36:02
赵作海因病去世,曾蒙冤入狱11年获65万元国家赔偿

赵作海因病去世,曾蒙冤入狱11年获65万元国家赔偿

新京报
2025-05-09 12:29:14
恒大员工爆大瓜:许家印在公司贪财还好色,简直是“当代土皇帝”

恒大员工爆大瓜:许家印在公司贪财还好色,简直是“当代土皇帝”

小玡说故事
2025-05-02 21:33:03
男子嫌老婆吃30元排骨养不起,网友:白胖又漂亮,你不养我养!

男子嫌老婆吃30元排骨养不起,网友:白胖又漂亮,你不养我养!

农村情感故事
2025-05-09 12:22:15
2025 年社保新规:6070 后一次性可以补缴,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2025 年社保新规:6070 后一次性可以补缴,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锤不倒的拖油瓶
2025-05-09 22:05:38
就为出片?!妹子直接爬到美国迪士尼著名的生命之树上拍照!围观游客看呆:终身禁令快来!

就为出片?!妹子直接爬到美国迪士尼著名的生命之树上拍照!围观游客看呆:终身禁令快来!

英国那些事儿
2025-05-08 23:18:52
凉了!再见西蒙斯!快船首要签约球员曝光……

凉了!再见西蒙斯!快船首要签约球员曝光……

篮球实战宝典
2025-05-10 00:02:42
大S离世将百日「贾永婕晒照追忆」 悲曝小S苦心:想让妈妈笑一下

大S离世将百日「贾永婕晒照追忆」 悲曝小S苦心:想让妈妈笑一下

ETtoday星光云
2025-05-09 21:46:07
许家印为保命全部交代!供出背后三大靠山都是谁?

许家印为保命全部交代!供出背后三大靠山都是谁?

三农老历
2025-05-04 08:13:35
范冰冰自甘堕落!和富商共舞画面,牵手转圈深受大佬喜爱,表情尴尬

范冰冰自甘堕落!和富商共舞画面,牵手转圈深受大佬喜爱,表情尴尬

扒星人
2025-05-07 16:48:47
接受德国归化却零出场,投奔利物浦却沦为鸡肋,德甲银靴毁于选择

接受德国归化却零出场,投奔利物浦却沦为鸡肋,德甲银靴毁于选择

足坛典故
2025-05-09 18:43:32
“班级57人仅11人就业”!签完三方协议就算就业?学生:我们累了

“班级57人仅11人就业”!签完三方协议就算就业?学生:我们累了

小羽叨叨叨
2025-05-08 15:23:21
西葫芦再次成为关注对象?研究发现:吃西葫芦时,要注意这4点

西葫芦再次成为关注对象?研究发现:吃西葫芦时,要注意这4点

奇妙的本草
2025-05-08 19:00:03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浙江一原正县处长级干部主动投案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浙江一原正县处长级干部主动投案

潇湘晨报
2025-05-08 14:43:10
2025-05-10 00:28:49

海南房产

一线城市仅上海新房价格上涨

编辑推荐
本月新盘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价格

头条要闻

美农民发愁:鸡爪、鱼头这些"废料" 除中国外难找买家

头条要闻

美农民发愁:鸡爪、鱼头这些"废料" 除中国外难找买家

财经要闻

降息潮延续 存款利率全面迈向“1时代”

体育要闻

对话萨维奥拉:希望中国能有更多武磊出现

娱乐要闻

元斌为金赛纶发声 金秀贤否认请杀手

科技要闻

奥特曼:不怕中国赶上 就怕美国犯愚蠢错误

汽车要闻

订单破万/32.98万起 全新高山家族于5月13日上市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亲子
艺术
时尚

房产要闻

海口顶级名校官宣增扩!南海大道、金盘的业主们要沸腾了!

教育要闻

打错了呢,看不懂了,怎么解释都没有用

亲子要闻

上海市助孕公司比较好的是这几家:2025新名单出炉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今年夏天最流行的5组穿搭,谁穿谁好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