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海南房产 > 正文

2020年全国商品房均价9860元/平米(附发布会全文)

0
分享至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中国经济年报,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计算,2020年全国商品房均价为9860元/平米,同比涨幅为5.9%,该涨幅相对2019年略有收窄。(彭婧如)

发布会实录全文(来源: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怎么样,国内外都高度关注。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0年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宁局长作介绍。

国家统计局局长 宁吉喆: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先介绍一下2020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宁吉喆: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6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4286万吨,增长0.9%;早稻产量2729万吨,增长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186万吨,增长1.1%;小麦产量13425万吨,增长0.5%;玉米产量26067万吨,持平略减;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长8.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长1.0%;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长7.5%;猪肉产量4113万吨,下降3.3%。2020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1.0%、35.1%。

宁吉喆: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4%;私营企业增长3.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5%,制造业增长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3.8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分别增长19.1%、17.3%、16.2%、12.7%。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比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0%。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比三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445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5%,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宁吉喆:

三、服务业逐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个百分点。四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比三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5%、9.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1.9、8.3个百分点。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6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

宁吉喆: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3323亿元,下降1.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19亿元,下降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62亿元,下降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527亿元,下降16.6%;商品零售352453亿元,下降2.3%。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四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0%、21.2%、17.3%,分别比三季度加快16.0、7.1、5.0个百分点。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三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1.24%。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宁吉喆: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全部转正,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民间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和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1.9%,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9%和12.3%。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2.32%。

宁吉喆:

六、对外贸易实现正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顺差为37096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占出口总额的59.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2005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18587亿元,增长10.9%;进口13419亿元,下降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168亿元。

宁吉喆: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低于上年2.9%的涨幅,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3.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3%,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2%,鲜菜价格上涨7.1%,猪肉价格上涨49.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7%。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8%,12月份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3%,12月份同比持平,环比上涨1.5%。

宁吉喆: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上年水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与上年同期持平。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下降0.4%;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下降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长2.8%。

宁吉喆: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继续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8%。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2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4元。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名义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名义增长2.9%。

宁吉喆:

总的来看,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应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胡凯红:

谢谢宁吉喆局长,现在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20年面对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国民经济在一季度下降后逐季恢复,您怎么样评价全年经济运行的表现?我们全年目标任务是否完成?谢谢。

宁吉喆:

谢谢,你这个问题很重要。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并且完成的情况是好于预期的。“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3月下旬,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4月中旬,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超过了90%。二季度GDP增长3.2%,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全年经济增长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1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全球有18个,现在大多数国家的数据还没出来,根据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我们是唯一正增长的,也是全年唯一正增长的。2020年我国GDP达到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的大台阶。

二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贫困地区农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0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个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0.2-1.7个百分点。

三是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季度的经济增长指标恢复至常态水平,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全年就业物价预期目标较好完成,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国际收支总体改善,2020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21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86亿美元。单位GDP能耗实现了下降,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好于预期。

宁吉喆:

四是“六稳”“六保”落地显效。居民就业得到保障,12月份,全国25-59岁就业主体人口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这表明兜底保障的力度加大。市场主体活力增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连续6个月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能源供给增加,2020年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上年增长2.8%左右。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行业的增长面持续拓展,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基层运转得到较好维护,1-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基层“三保”有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扶贫支出分别增长9.8%、9.5%、9.2%。

五是改革开放创造发展奇迹。多种所有制企业效益均得到改善。11月份,国有控股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6个月正增长。1-11月,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私营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8%,前三季度是下降0.5%,表明多种所有制工业企业效益全面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8%,比三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放管服”改革成效继续显现,1-11月,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日均净增1.2万户。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外贸外资增长好于预期,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大幅萎缩的情况下,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9%。1-1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

宁吉喆:

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突破,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第一批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13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得到保障。污染防治效果显著,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达8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成效,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五年超过6000万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近10亿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这些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展现。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0年我国GDP已经超过100万亿元,对中国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哪些重要意义?谢谢。

宁吉喆:

这个题目很抓住要害。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第一,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1.6万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突破了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成就举世瞩目。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第二,这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过去一年持续涌现。“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载人潜水艇“奋斗号”下潜突破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研制。“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5万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均居世界第一。信息、商务、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这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潜力。我国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世界最大的,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也接近45万亿元,这将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需要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谢谢。

路透社记者: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12月份的增长也比较乏力,这是不是和疫情情况有关?请问2021年会出台哪些刺激消费的政策?2021年投资和出口的情况会如何?谢谢。

宁吉喆:

你及时阅读了数据,提出了问题。正像你所指出的,消费在经济当中起到基础的作用。过去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全年看仍然是负增长,但是三四季度已经转正,特别是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了4.6%,这个速度已经开始接近前几年的正常水平。12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略有一点波动,确实也是受到几个地方散发疫情的影响。但是从整个大势来看,我国消费在生产供给不断增强的同时,还是能够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从2021年的情况看,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是比较多的,我国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正在显现。

一是物质基础雄厚。目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是巩固的,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都超过1.3万亿斤。工业主导作用增强,工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保障作用增强。这是2021年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支持经济持续恢复,确保人民基本生活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是产业体系完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一,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过去一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产业体系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调整能力和韧性。2021年,面临不确定性的考验,我国完整的生产协作体系和配套能力将会继续发挥有效作用。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我国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是明显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将拉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新的一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发展的立足之地和回旋空间。

宁吉喆:

四是科技实力强大,我国科技创新日趋活跃,研发投入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们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前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去年疫情冲击,这点都没有改变。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的产业化趋势明显,反过来也促进更多线上消费的实现。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五是人力资源丰富。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居世界前列,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技能人才达到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也居世界首位。这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撑。

特别是党的坚强领导、显著的制度优势是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日臻成熟的经济治理能力,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成效的制胜法宝。

尽管近期一些地方疫情散发,但总的看,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的态势仍在持续,近期国内一些地方出现散发病例乃至局部聚集性疫情,这对经济持续恢复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你刚才讲12月份市场零售增速回落,也是一个反映。

宁吉喆:

总的看,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控制疫情蔓延。前期疫情防控积累了丰富经验,发生疫情的地方迅速采取行动有利于遏制疫情的扩散,推行科学防控手段有利于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实行精细化防控举措降低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地区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疫情影响可控。当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继续努力。你刚才问到今年的投资政策、消费政策,都会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更加精准有效实施财政、货币、就业、投资、消费、区域、产业等政策,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宁吉喆:

关于2021年投资和出口发展情况的预测,不是统计局的职责。去年,消费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投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实现了正增长。在新的一年,关于投资政策,还是要继续发挥投资补短板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部署,确保投资强弱项、上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进出口去年是逆势增长,前两天海关总署已经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去年前两个季度进出口形势受到疫情冲击影响很大,后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另外,我刚才介绍的这些优势,我们的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保证了畅通的物流体系,满足世界上一些国家对防疫产品、居家生活和办公用品的需求,所以三四季度进出口就回升了,全年难得实现了正增长。今年疫情仍然在世界上蔓延,世界各国对防疫产品、对生产生活用品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在立足内需的情况下,还要适应国际需求,拓展外需,预计进出口有望延续目前态势。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2020年,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进展如何?有哪些具体表现?在您看来,2021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着力点?谢谢。

宁吉喆:

你的问题水平很高。去年,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各地区各部门在稳就业保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一是创新的第一动力持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快速发展,2020年1-11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重达到了24.9%,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的产量都是高位增长,分别为19.1%、17.3%、16.2%。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了20万家;刚才我介绍的上天下海的科学探测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二是协调内生的特点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转型迈出新步伐,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和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的投资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为10.6%、11.9%,分别快于全部投资7.7、9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

三是绿色发展的底色相当亮丽。节能降耗取得成效,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环境质量也明显改善,全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上年下降8.3%。水环境方面,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提高了8.5个百分点。

四是开放必由之路十分开阔。2020年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激发出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萎缩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双双实现正增长,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额最后一个月的数还没有正式公布,1—11月份增长6.3%,对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一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在加快推动,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往活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这些都为开放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五是共享根本目的更加鲜明。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既消除了绝对贫困,又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调查失业率已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2月份最高的时候达到了6.2%,12月份降到了5.2%。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加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定恢复发展态势,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谢谢。

彭博社记者:

有两个比较技术性的问题,第一,进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分别怎样?第二,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什么时候能够公布?谢谢。

宁吉喆:

刚才讲到投资、消费、进出口被称为三驾马车,你这个问题问得更加直接。我们明天会公布三驾马车情况。判断三大需求对经济的影响,我首先要向你介绍总量。

第一,从总量看,2020年最终消费率接近55%,2011-2019年,我国的消费率平均为53.4%,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第二,从增量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是逐季增强的。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稳步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逐季回升。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消费需求的动力也将进一步恢复。货物与服务贸易净出口在过去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是正的。现在衡量进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光看增速或贡献率,也要看总量。增量首先是正增长,正的贡献因素,从总量上看,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中国在各个大国当中是比较高的,占到30%以上。大国一般都是以内需为主,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循环,我们这个比重比美国、日本这些经济大国还要高。所以综合两个方面来看,进出口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

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开放中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从我国的情况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2013-2019年为60%左右,如果和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展阶段不一样,所以必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改进消费环境,开拓更多的消费增长点。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也很重要,2020年投资在促进经济恢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还要加大有效投资的力度,把我国较高的国民储蓄率转化为实际投资的成果,同时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更好地发挥三驾马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你刚才还问到人口的问题,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去年11月1日全面展开,700多万普查员深入社区、城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场登记已经完成,目前在进行质量抽查核实和初步汇总过程中。人口普查是十年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是在11月份进行的,于第二年4月份公布。今年人口普查的结果也将在4月份向全社会公布,今天提供不了数据,请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都提出了五年要求,统计部门通过人口普查和日常调查,把人口数据搞得真实、准确、可靠,为制定人口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谢谢。

CNBC记者:

对于今年经济考虑到的一些重要挑战,比如去年消费的情况,消费在中国的发展中,有一些经济学家希望占更多,更多发挥能力。疫情在国内或者国外的蔓延,有很多分析,会产生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您怎么看这些?谢谢。

宁吉喆:

面临全球疫情蔓延,增强风险忧患意识是极为必要的。现在遍观全球,疫情在一些国家二次、三次反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在加大的。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也尚不牢固。总的指标是稳定回升、好于预期的,但是有一些结构性指标不是那么理想,有一些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促进经济稳定复苏,保持在合理区间。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困难、风险的一面,也要看到机遇、有利和希望的一面,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总体上看,机遇仍然是大于挑战的。从去年宏观调控和企业恢复的情况看,有一些挑战一旦战胜了就会转化为机遇。比如,应对新冠疫情本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我们坚持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各种市场主体都发挥了作用,发展了数字经济、创业创新,这就变成了机遇。网上零售额,包括线上的教育、医疗等,都发展得很好,线上和线下结合,优势就更大了。全球疫情本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我们现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很大。受国际疫情影响,使得对防疫产品,包括口罩、防护服、居家办公用品等都有很大的需求。我们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国际物流的保证,促进物流的畅通,所以使得挑战也变成了机遇,实现了贸易的正增长。不光是数据,最主要还满足了世界人民抗疫的需要,救命大于天;不光是经济意义,还有人道主义等,发挥了对全球的积极作用。我们国内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以要把经济数据和挑战、机遇结合起来分析。我国仍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挑战,要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的持续恢复、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2020年民生领域的保障成效怎么样?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对此您怎么看?另外,城市与农村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之间收入有什么变化?谢谢。

宁吉喆:

民生大于天,是最重要的领域。过去一年,民生的保障是有力有效的,突出表现在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就业扩大,二是价格总体稳定,三是收入继续增长。前面我介绍了不少就业的数据,应该说就业情况达到了预期目标,好于预期。在经济恢复和就业优先政策的支撑下,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比预期900万人的目标增长了不少,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在预期目标之下,说明去年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各级政府、各市场主体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就是物价总体稳定。去年年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比较快,在疫情条件下,各地方、各部门、各市场主体一起努力增加食品的供应,特别是生猪生产流通和消费保障。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到四季度,生猪存栏、出栏都得到明显改善,我们加大了猪肉的进口,保障了国内的供应,使得猪肉价格四季度明显回落。猪肉价格去年年初涨幅超过100%,之前连续上涨19个月,到了10-12月份,同比分别下降2.8%、12.5%、1.3%,同比是下降的趋势。整个食品价格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呈回落态势。

还有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实现了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同步。一至四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速分别为-3.9%、-1.3%、-0.6%、2.1%,逐季好转,全年实现了与经济增长率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有几个特点:一是居民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带动了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转移净收入反映了保底的政策,上调养老金、退休金标准,加大社会救济、临时救助,使得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全年增长了8.7%,其中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了7.8%,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了18.7%,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了12.7%。二是保就业的政策促进了工资收入的回升。包括强化稳岗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4.3%,高于整个居民收入2.1%。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2.8%。三是市场主体带动了经营净收入由降转升。税费减免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得居民家庭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全年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了1.1%,前三季度的数还是下降的,受到疫情的影响比较大。

关于第二个问题,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有所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东部。东部去年增长4.6%,西部增长6%,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低收入群体的增长快于全体。按居民五等分收入分组,全国居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6%,增速高于全国居民名义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增速高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所以从就业、物价、收入这方面统计的数字可以看出,民生保障政策有力有效,实际效果彰显。

下一步,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进一步稳定就业,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扎实做好保市场主体的工作,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宁局长,2020年三次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和新特点?四季度工业生产是否已回到正常区间?谢谢。

宁吉喆:

你这个题目反映了结论。2020年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不仅实现了总体经济的正增长,而且三次产业也都实现了协同恢复发展。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水平,全年看是稳步提升的。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2020年,农业生产克服疫情冲击、洪涝灾害等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禽蛋奶产量稳定增长,农业生产好于预期。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从历年情况看,3%在农业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增速。分季度看,一季度为-3.2%,二三四季度分别达到了3.3%、3.9%、4.1%。现代农业发展也比较好,选育出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

二是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总体呈现稳步恢复、逐季回升的态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制造业增长3.4%,制造业快于整个工业。分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8.4%、4.4%、5.8%、7.1%,从季度看,回到了正常的增长水平。特别是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在增强,装备制造业加快恢复,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6%。 三四季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7.1%,快于全部规上工业4.3个百分点。很多产品大幅增产,比如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集成电路圆片,这些新兴产品增速都达到1倍以上,市场需求很大。

三是服务业逐步恢复。服务业生产经营在年初大幅下滑后,呈现逐季恢复态势,主要指标持续改善,新动能表现活跃,市场信心不断增强。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分季度看,一季度是-5.2%,二季度恢复到正增长,为1.9%,三季度为4.3%,四季度为6.7%。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增势较好。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分别达到12%、11%、8.6%。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扩张。疫情催生了新型商业模式,推动了线上线下加速融合,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在线娱乐、在线营销逆势增长,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成长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还要继续发挥作用。

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达到了去年全年的高点。但是从近两年的月度增速来看,仍处于正常区间。比如2019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也达到过8.5%。

观察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也在加快,主要是适应需求,加大研发销售,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融合。我们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还会迸发出新的潜力。谢谢。

胡凯红: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宁局长,谢谢各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悲剧重演!熊孩子打碎45万“迪士尼城堡”:低龄不是借口,家教才是关键!

悲剧重演!熊孩子打碎45万“迪士尼城堡”:低龄不是借口,家教才是关键!

品读时刻
2025-03-18 09:10:05
江苏帅哥侯侨烧炭自杀,年仅36岁长得帅气,生前将茅台当茶喝

江苏帅哥侯侨烧炭自杀,年仅36岁长得帅气,生前将茅台当茶喝

180°视角
2025-03-20 11:42:38
一场5-1,让国足争二无路可退!直通世界杯变难了,赢沙特=升第三

一场5-1,让国足争二无路可退!直通世界杯变难了,赢沙特=升第三

侃球熊弟
2025-03-20 19:09:05
99年女研被抽贷了,感觉撑不住了!评论区都是被抽贷的小仙女

99年女研被抽贷了,感觉撑不住了!评论区都是被抽贷的小仙女

小人物看尽人间百态
2025-03-20 20:14:56
杭州男子花700万元打赏女主播!朋友:他生日能收上亿元红包!结果打脸了

杭州男子花700万元打赏女主播!朋友:他生日能收上亿元红包!结果打脸了

潇湘晨报
2025-03-20 21:41:12
尼日尔侵吞中国海外资产,中石油22年心血一夜被抢,中国可能采取的对策?

尼日尔侵吞中国海外资产,中石油22年心血一夜被抢,中国可能采取的对策?

华山穹剑
2025-03-20 21:25:42
外媒:美国试图使合作伙伴相信F-35战斗机不可远程控制

外媒:美国试图使合作伙伴相信F-35战斗机不可远程控制

参考消息
2025-03-20 10:31:10
柯文哲当庭爆料:检察官曾拿“不雅影片”威胁我认罪,好险,没被唬住

柯文哲当庭爆料:检察官曾拿“不雅影片”威胁我认罪,好险,没被唬住

环球网资讯
2025-03-20 20:15:23
俄乌战争特别报道:正在打开的封印

俄乌战争特别报道:正在打开的封印

西楼饮月
2025-03-20 22:03:58
日本足协官方:正式开启2026世界杯备战,目标2050年问鼎世界杯

日本足协官方:正式开启2026世界杯备战,目标2050年问鼎世界杯

直播吧
2025-03-20 22:26:38
李嘉诚继续保持沉默!霍启刚高调发声:绝对不能因为害怕而退缩。

李嘉诚继续保持沉默!霍启刚高调发声:绝对不能因为害怕而退缩。

杨哥历史
2025-03-20 14:04:04
买下李嘉诚43个港口的贝莱德,竟然还是中国12家龙头企业的大股东

买下李嘉诚43个港口的贝莱德,竟然还是中国12家龙头企业的大股东

南南说娱
2025-03-20 16:10:08
34岁女子坠亡:拔原生牙装智齿上,医生身份被扒:曾发表误诊著作

34岁女子坠亡:拔原生牙装智齿上,医生身份被扒:曾发表误诊著作

温柔看世界
2025-03-20 10:52:58
68岁原中央委员,被控受贿3.43亿

68岁原中央委员,被控受贿3.43亿

上观新闻
2025-03-20 18:04:24
郑钦文2-0晋级32强!迈阿密站拒绝一轮游出局,赢1场狂赚44万奖金

郑钦文2-0晋级32强!迈阿密站拒绝一轮游出局,赢1场狂赚44万奖金

侃球熊弟
2025-03-20 23:49:39
杭州大规模扫黄原因:宝马车主欠代驾2.6元不给,却花千元嫖娼

杭州大规模扫黄原因:宝马车主欠代驾2.6元不给,却花千元嫖娼

社会酱
2025-03-20 17:01:10
华为发布会翻车?新品被曝落后三星5年,官方:业内想得到做不到

华为发布会翻车?新品被曝落后三星5年,官方:业内想得到做不到

科技松鼠
2025-03-20 19:34:30
一场5-1国足喜忧参半!10归化印尼惨败澳洲,克鲁伊维特一脸苦笑

一场5-1国足喜忧参半!10归化印尼惨败澳洲,克鲁伊维特一脸苦笑

体坛纪录片
2025-03-20 19:15:05
国足VS沙特生死战!中国球迷看还是不看?看完这篇更睡不着了

国足VS沙特生死战!中国球迷看还是不看?看完这篇更睡不着了

中山印象体育摄影师
2025-03-20 16:03:20
遭绝平!韩国1-1阿曼两连平&先赛4分领跑 李刚仁助攻黄喜灿破门

遭绝平!韩国1-1阿曼两连平&先赛4分领跑 李刚仁助攻黄喜灿破门

直播吧
2025-03-20 21:09:51
2025-03-21 02:47:00

海南房产

一线城市仅上海新房价格上涨

编辑推荐
本月新盘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价格

头条要闻

柯丝蒂·考文垂成为国际奥委会首位女性主席

头条要闻

柯丝蒂·考文垂成为国际奥委会首位女性主席

财经要闻

快递诈骗 韵达出事

体育要闻

赛季快结束了,想起来自己是合同年了?

娱乐要闻

主流媒体为大S发声,生前最后一条动态被提起

科技要闻

华为发业界首款阔折叠华为Pura X,7499元起

汽车要闻

搭华为ADS 3.3 问界新M5 Ultra售22.98万起

态度原创

亲子
游戏
家居
时尚
公开课

亲子要闻

真心劝你,天气渐热别再给娃穿这种衣服出门……

《女神异闻录4 重制版》真要来啦!官网域名已注册

家居要闻

阳光简约 清新大气

春天一定要拥有这件“爆火单品”,让你美出新高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